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8 月 25 日,A 股三大指数再遭回调。其中,上证指数报收 3064.07 点,跌 0.59%;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分别下跌 1.23%、1.17%,三大指数盘中创年内新低。 8 月 23 日至今,沪指已连续三天失守 3100 点,本周累计下跌 2.17%。
(相关资料图)
一方面,3100 点保卫战连续失守,三大指数持续下挫,新基发行规模削减;另一方面,利好政策频出,证监会一揽子举措陆续实施中,资管机构的自购潮再起。
A 股跌到什么位置了?何时走出底部?梳理既往的市场低点,或能以史为鉴。
八年间,沪指10次失守 3100 点
从 2015 年至今,沪指 8 年间曾 10 次跌破 3100 点,其中最为惨烈的当属 2018 年的熊市。2018 年 10 月 19 日,沪指跌至 2449 点,为统计期内的至低点。
数据来源:Wind;图片来源:万家基金
不过,在指数下挫的悲观中,也释放着产品高性价比和收益回弹的乐观信号。据万家基金统计,在沪指跌破 3100 点附近时买入偏股混合型基金,持有一年的平均收益率达 14.45%,持有三年的平均收益率达 30.53% ,且偏股基金相较上证指数超额收益更为突出。也就是说,沪指 3100 附近买入时,三年期持有偏股基金能获得较大的超额收益。
数据来源:Wind;图片来源:万家基金
A股正处低估值区间
通常而言,可以通过沪深 300 指数的风险溢价(ERP)来判断股债性价比。沪深 300 ERP走高,往往代表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率会较债券市场更高,更具投资吸引力。
Wind 数据显示,截止 8 月 25 日,沪深 300 的 ERP 为 6.23,近 10 年来的分位点为 84.28%,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。从风险溢价指标来看,A 股已显现出了较高预期回报率的投资机会。
从历史上看,高位 ERP 往往对应着权益资产的阶段性底部。例如 2013 年 6 月底,沪深 300 ERP 突破过去 3 年的 90% 分位,指数在随后的 23 个月里累计上涨 120% 。2016 年 1 月底, ERP 曲线出现极值(1 月 29 日,ERP 为6.26 ),随后 24 个月指数上涨 45%;2020 年 2月底,ERP 触及 90% 分位后,沪深 300 在 15 个月内上涨 35%。除此,2019 年 1 月、 2022 年 11 月、2023 年 1 月,ERP 也都处在高位,后都跟随着幅度尚可的上涨行情。
风险溢价较高的五个时间段,图片来源:Wind
除此,可以用指数的市盈率 PE 来衡量股票资产的价格高低。8 月25 日,沪深 300 市盈率为 11.36,处于 21.88% 分位点。与过去五年重要的两次底部,2019 年 1 月 4 日(市盈率 为 10.30)、2020 年 3 月 20 日(市盈率 为 11.06)市盈率相当,说明目前沪深 300 的估值水平已经接近此前底部。上证 50、深证成指、创业板指也与既往两次底部的 市盈率值差距不大。
图片来源:万家基金
放至全球的股票市场,部分资管机构认为目前 A 股颇具吸引力。例如,富达国际认为, 中国股市的估值较历史水平以及亚洲其他市场都具性价比。例如,目前 MSCI 中国指数(由摩根斯坦利编制的跟踪中国概念股票表现的指数) 1 年远期市盈率约为 10 倍,低于过去 10 年中平均值的 11.4 倍。市场预测显示,MSCI 中国指数在 2023 年和 2024 年的盈利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细分到各板块,部分业内人士称医药、消费、半导体等垂直板块处于低估区间。金信基金孔学兵近日公开表示,目前半导体设备指数估值位于历史估值区间 1% 分位,很多技术壁垒较高的设备、零部件公司估值仅 20 多倍,属于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估值低位。
望正资产认为,在市场层面,A 股主要指数的市盈率估值处于近 5 年的中低位置,"政策底"已经出现,在经济增速向上、货币宽松、估值中低位的情况下,A 股将迎来 2021 年初以来的重要底部。
机构自购,在释放什么信号?
近日,机构掀起一股"自购潮",仅 8 月 21 日便有 17 家头部公募与券商合计自购 10.5 亿元。不过随后机构自购有所降温,截至 8 月 24 日,共有 24 家基金、券商及券商资管宣布已经或者即将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,累计金额达到 13.45 亿元。
自购蜂拥而至,是否表明底部已经探明?据统计,过去十年我国公募基金共出现 6 波较大的自购潮,而这 6 次自购潮都出现在市场低迷甚至是接近底部的时点。专业人士也表示,大额且密集的自购往往出现在市场的底部位置。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,"历史上看,基金自购潮通常发生在估值底部区域,一般自购潮 1-2 个月之后,市场均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行情,如 2020 年 2 月、2022 年 3 月和 10 月。"
前海开源杨德龙公开撰文表示,尽管自购金额相对市场成交量来说很小,但它释放出积极的信号,即机构认为当前市场处于低位,具有入场的性价比。评论员郭施亮认为,目前参与自购的资金仍然太少,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效应。
"市场底"何时到来?
一般而言,"政策底"往往领先于"市场底",最后是"经济底"。市场观点普遍认为,7 月的政治局会议基本确立了"政策底",那么,"市场底"还会远吗?
方正证券赵伟认为,目前 A 股已经出现了估值底和盈利底,对应的便是市场底。从大逻辑来看,当市场盈利底与估值底确定时,趋势将大概率向上。因此,一旦情绪面底部回升,市场将大概率迎来反弹。四季度大概率会出现"经济底"。
历史上可与当下类比的三轮典型的"政策底"分别发生在 2012 年 9 月、2018 年 10 月和 2022 年 3 月。国海策略对比分析发现,"政策底"发生后"市场底"形成的时间在 1.5 至 2.5 个月之间。
近日,多家基金管理人都公开表态:投资者需要保持耐心。例如桥仁资产表示,何时是"市场底"并不能确定,但唯一确定的是,低于价值的资产在上升周期中一定会得到修正,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。
但也有基金管理人认为 A 股缺乏大幅向上的动力。博时基金认为,我国经济仍面临多重压力、但整体延续修复的态势不变,在政策的支持下,可对我国经济后续的走势更乐观一些。在市场情绪偏脆弱的背景下,短期 A 股市场或缺乏大幅向上的动力,仍将呈现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。
除此,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政策面还需要持续发力。前海开源总经理杨德龙表示,期待更大力度政策扭转悲观预期。当大盘接近 3000 点这个重要整数关口时,一些资金已经开始入场布局被错杀的优质股票。从力度来看,目前的政策效用还不足以扭转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,市场仍在盼望能够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来改变经济运行。
评论员郭施亮认为,当前政策面释放出来的信息依然比较温和,在"政策底"、"估值底"先后得到确立的前提下,市场期待更多具有实际影响力的政策措施出台,以提高市场的投资信心。